查看原文
其他

之江轩|“让文物‘活’起来”背后的故事

之江轩 浙江宣传 2022-07-27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习近平浙江足迹》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2003年7月16日,习近平同志视察良渚,工作人员向他汇报“影响遗址安全的湖州德清县6家石矿场,关停有困难”。


“明天,就去湖州。”习近平同志当机立断。次日,他就赶赴湖州调研。很快,这几家石矿场彻底关停。


2008年9月,良渚博物院向社会开放。约1个月后,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再次来到良渚,嘱咐良渚博物院院长:“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


良渚博物院。图源:视觉中国


习近平同志的心里,始终牵挂着一片美丽洲渚,也始终牵挂着那些承载了中华民族基因和血脉的文物和文化遗产。

今年5月,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

文物资源和文化遗产要具有长长久久的价值,就要“活”起来,成为自带流量的大IP,成功走进人们的心里。

在某网络平台上,浙江大学一名95后考古学在读博士进行了一项尝试。她用有趣的故事或设置悬念吸引网友眼球,再适时插入一些历史知识和推理论证,打通学术理论和科普短视频两套逻辑,把考古科普短视频做成了“爆款”,深受网友喜爱。


浙大95后考古学博士“水星”拍摄科普短视频走红。图源:央视新闻


由此再想到近年来故宫博物院成功打造的国宝文创吸睛又吸金,三星堆遗址考古直播频频爆火“出圈”,良渚IP至今已经开发出13个系列500多款产品......

各类传播元素的跨界混搭,打通了任督二脉、破解了流量密码,把古老文明一把拉进了现代生活,打造成为群众喜爱追捧的“国潮”。

一个又一个的成功案例,也为我们从省域层面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了新解法。

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浙江要“打造文博强省”。实现这个目标,让文物“活”起来是应有之义。

如果说中华文明起源像“满天星斗”,那浙江就是最早、最亮的星斗之一。在“浙”片土地上,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源远流长。勤劳智慧、富于创造力的浙江先民在山海之间、江湖之畔,为我们留下了瑰丽多姿的文化遗产。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图源:视觉中国


按照省党代会擘画的“两个先行”蓝图,如何传播展示好浙江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不再高冷难懂、更加可亲可感,事关增强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我们充满期待。


我们期待它们能够——


走快一些,时时“上新”,“跑”进热搜,让还沾着泥土、冒着热气的文物成为刷屏的“顶流”;


走深一些,让古老文明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让历史文化成为现代浙江人耳熟能详、触手可得的精神标识;


走心一些,用心营造“一眼千年”的沉浸式、互动式体验,让老百姓在参观、学习、领略文物的同时,零距离感受穿越时空的文明温度。


走远一些,辐射海外、触达世界,让来自不同文化语境的人在古老文明面前同频共振,感受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


“一个热爱中华大地的人,他一定会爱她的每一条溪流,每一寸土地,每一页光辉的历史。”


努力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走进群众心里,我们就能更好地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